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鸡西市梨树区一家三代守护英烈为烈士寻亲

鸡西市梨树区一家三代守护英烈为烈士寻亲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4-01-31 15:07

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本无山,但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东山”的高地,它是梨树人心中最高的“山”。

“因为这里安葬着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梨树后方医院抢救无效牺牲的157位革命烈士。”居住于此的义务守墓人孙立说,“今年,政府发动志愿者为35位烈士找到亲人。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157位烈士都和亲人‘团聚’,我这辈子就圆满了。”

 wps_doc_0(1).jpg

孙立,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自动社区居民,今年58岁。他从8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孙延明义务守护梨树区“东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从父亲孙延明手中接过接力棒,再到交给女儿孙佳媛,孙家三代人已义务守护梨树东山烈士墓70余载。

岁月归山海,山海藏敬意。无怨无悔,为烈士寻找亲人,护送烈士回家。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黑龙江省铁路沿线相继建起一座座接收伤员的后方医院。从抗美援朝前线转移到后方的部分伤病员被安置在梨树东山医院治疗。志愿军伤病员被送到梨树镇车站后,当地居民男人负责抬担架、背伤员,女人负责背包、洗伤病员的衣物。

孙立回忆:“我家住在梨树医院旁边,那时我爹帮忙从火车上抬伤员,我妈给医院洗床单和绷带。我爹总邀请伤员们来家里吃苞米,和我家最熟的是老李。” 

孙立口中的老李叫李安民,他和这个家的不解之缘还要从一次抬伤员说起。

当时孙立的父亲孙延明是穆棱矿铁运科职工。当时担架不够是孙延明从火车站将李安民背到东山医院的。当时李安民一只脚因冻伤而肿胀发黑,流着脓水。到医院后做了两次手术,但因伤情过重,不得已截肢了。李安民身体状况稍好,便经常拄拐来到孙延明家串门,给孩子们讲前线故事,与孙延明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告诉孙延明:“虽然没有了脚,但我还有命啊,比那些牺牲的战友强,过段日子我就能回家了。”后来,李安民的伤口发炎,整条腿都截肢了,他依旧乐观,“还有命留着回家就行”。可谁知最后因病情恶化,李安民去世了,他最后到孙家说的话是:“老孙,我可能回不去了,今天来看你一眼,把我的军功章送给你留个念想吧……”

这枚军功章,孙家人保留了70多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烈士李安民的侄孙女李琴从四川省叙永县赶来祭扫。看到军功章的那一刻,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雨下。此情此景,让孙立也红了眼眶,他在心里默默对已去世的父亲说:“爹,您看到了吗?老李带着军功章‘回家’了。”

“父亲曾告诉我,许多烈士临走前念叨最多的是‘想回家’。然而,受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不少烈士因医治无效牺牲后,便留在了梨树,这一转眼就过了70多年。”孙立说。

 wps_doc_1(1).jpg

孙立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上山看护这些烈士墓,亲眼看着父亲为了维修这些烈士墓,从山下挑土,用麻袋背土上山。

2000年,已经80岁高龄的孙延明因身体原因,郑重地将义务守护烈士陵园任务交给了儿子。孙立深知接过来的是从父母传承下来的崇尚英雄、敬仰烈士的宝贵精神。

埋葬在东山烈士陵园的绝大部分烈士因为当时的原因,都无法与其亲属取得联系。

2023年年初,孙立为烈士寻亲拍摄的一段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转发。山东青岛“蓝海救援队”队长郭延锋主动与孙立取得联系。郭延锋问孙立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孙立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帮助烈士们找到亲人,让他们来这里看看这些烈士。因为这些烈士年纪轻轻就当兵打仗,最后牺牲了,连他们的亲属都联系不上,这是最大的遗憾。”

从此以后,“蓝海救援队”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与孙立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救援队想找哪个烈士,孙立就上山把墓碑拍照片发过去。后来,孙立就把157位烈士墓碑的照片全存在手机里,救援队想什么时候要他就什么时候发,极大的方便了救援队的寻亲工作。靠着大海捞针般搜寻线索,截至目前,该寻亲组共为35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亲人。

 wps_doc_2.jpg

 2023年,梨树区重修了两条“上山”路——一条行车路,一条花岗岩步行台阶。“自从路修好后,自发来烈士陵园祭扫的人多了,大家还会让我讲讲烈士的故事。”孙立顿了顿说,“以前我和我爹守着烈士墓,不让牛羊进,没少被老乡埋怨。如今,这里成为梨树区的红色教育场所,每逢重要纪念日,周边群众都会赶到这里,缅怀烈士,寄托哀思。”

孙立的姑娘孙佳媛在鸡西市工作,每到假期回家,她就和父亲孙立一起守护烈士墓。“小时候觉得爸爸和爷爷都是普通人,长大后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很光荣。爸爸也快60岁了,我会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这些英烈。”孙佳媛说。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