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小平故里双拥情
广安市:小平故里双拥情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3-09-01 10:56
广安,邓小平同志故里,亦是革命老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赓续传承。到2003年,四川省广安市市已连续5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为主线,以双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题,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载体,以解决军民关注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广大官兵和优抚对象满意为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军地共建,弘扬双拥文化,实现了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如今,在广安这座红色城市,双拥创建之花已开遍各个角落,书写着新时期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篇章。
广安军供站保障秋季新兵运送
坚持多方联动,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一直以来,广安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视“双拥模范城”为党政军共同的最高荣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党政军绩效考核范畴,形成领导有力、组织健全、网络完善、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副组长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军分区主要领导,成员为市级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全市每年不定期召开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双拥联席会议等,专题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双拥工作直接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目标、纳入全市工作检查和督办范围。在全市机构改革中,保留“双拥办专职副主任”职位职数,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单设双拥科,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突出一体部署。坚持把双拥工作整体纳入广安市“十四五”规划,每年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军分区工作报告均对双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做到事关部队官兵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优先落实、现实困难优先解决。
加强保障支持。坚持将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部门综合目标考核,督促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军地双向支持、军地互办实事等共建制度,推动形成双拥工作长效机制。
广安军分区举办2022迎新春游园活动
着眼备战打仗,做实国防建设后勤保障
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大力支持部队遂行战备执勤、训练演习、维稳处突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建立健全平时服务保障、战时拥军支前的军地协调机制,累计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部队建设。严把兵员关口,年均输送优质兵员1500余人,无一例责任退兵,2023年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比例达66.8%。圆满完成疫情期间西藏、新疆军区2119名退役士兵在广安集中隔离转运任务,得到部队一致好评。
高效解决“三后”问题。健全完善全市官兵家庭信息台帐,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随调家属安置,落实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政策,提供司法服务,优化卫生健康服务,妥善调解军人军属涉法问题,累计为部队官兵家庭解决实际困难400余件。严格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高质量完成“三年集中”移交任务,做好了滞留部队离退休军人和伤病残人员接收任务。
扎实开展拥军活动。常态化开展春节、八一等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开展“情系边海防”主题慰问活动,走访慰问广安籍边海防官兵家庭348户,为510名西藏边防官兵寄送专属礼包。“城舰共建”活动扎实开展,累计为广安舰送去慰问品92.2万元。组织开展“送图书进军营”“送政策法规进军营”活动,为部队捐赠图书6.4万册,宣讲政策3400余人次。
军地双方常态开展协作共建。协调保障西部战区总医院来广安开展“联勤军医老区行”义诊慰问活动,积极推动陆军军医大学及所属军队医院来广安开展医疗对口帮扶、专家讲座,累计接待就诊群众500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30余万元。扎实做好邻水县高滩镇中心小学、广安希贤学校2所“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工作。
2023年4月4日,华蓥中学在红岩广场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崇军拥军浓厚氛围
建强教育阵地。坚持把国防教育、双拥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年度学习计划,建成国防教育基地5个、少年军校6个、全国国防教育学校13个,教育面达90%以上。全面推进烈士纪念设施项目建设,岳池县烈士陵园、武胜县烈士陵园提档升级全面完成,广安市烈士纪念园、华蓥市烈士纪念广场、邻水县烈士纪念园建设有序推进。在华蓥、武胜等区县打造双拥街道、双拥夜市,改造提升双拥广场、双拥公园、双拥基地及永久标识700余处。
拓展宣传深度。做优做强双拥宣传阵地。在广安市的大街小巷,一条条主题鲜明、简洁精炼的双拥广告语不仅扮靓了城市,更营造了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广安市坚持广泛开展以社会为课堂,以学校为基地,以军营为依托的一体化双拥国防教育,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依托邓小平故里景区优势,建立双拥基地,布置双拥专题展览,常态化加强双拥教育;用好党校干部培训、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台,将国防和双拥教育列入培训计划、学习内容;特色化设立“红军小学”,将国防教育纳入全市学校教学计划,对广大学生开展军训和拥军优属教育;利用民兵训练基地、“青年民兵之家”,将民兵、预备役人员纳入双拥教育对象。以抗美援朝志愿兵老战士、老英雄、功臣模范为重点,组建“金安戎声”等红色宣讲团310个,年均开展宣讲活动600余场次。建立“思源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393支、志愿者1万余名。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为原型创作的话剧《平凡英雄》,纳入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在北京、成都等地巡演50余场次。
浓厚尊崇氛围。常态化开展建档立卡、优待证制发和光荣牌悬挂工作,累计制发优待证9万余张、悬挂光荣牌12万余张。扎实开展入伍欢送、光荣返乡、立功送喜报活动,二等功及以上家庭立功喜报全部由市委常委送达,发放立功受奖军人奖励金190万元。依托中华英烈网、四川英烈网平台积极开展“网上祭英烈”,年均网上祭扫13万余人次。分层分类组织开展主题教育、“9·30”烈士公祭日活动,年均参加祭扫缅怀等各类活动3万余人次。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Hot News双拥视频
Supports video双拥文化
Theory《中国双拥》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Copyright © 2014-2019 Syzz.Mca.Gov.Nn OR Zgshuangy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322号 京ICP备20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