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金华市婺城区共建“崇军拥军”最优生态区

金华市婺城区共建“崇军拥军”最优生态区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3-07-08 11: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军地协同发力,不断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在全区营造了“崇军拥军”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金华市已成功助力金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之际,婺城区联合驻军部队,共建黄泥岭双拥社区,不断丰富双拥共建载体和形式,促进双拥模范创建在基层落实。

f9827e83536443f9b696a14a846ffdc3.jpg

散葬烈士幕集中迁葬仪式

聚焦顶层设计,构建高效运行“双拥体系网”。建立区双拥工作各项制度,出台区双拥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构建一体化、规范化双拥体系,使双拥工作有章可循;加强双拥组织领导,将双拥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经费、有考核”;完善双拥会议机制,健全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等会议制度。畅通运行机制,设立294个双拥服务中心和镇街、村社服务站,实现基层服务“一张网”全覆盖;配强工作力量,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专设双拥工作科,配齐领导职数、保障工作经费,实现军地合署办公;强化社会拥军,成立婺城区拥军联合会,全面构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同向发力的工作新格局。将成立双拥社区列入军地互办实事重点项目,用毛主席视察地“黄泥岭”为社区命名,共同协调解决资金、编制、设施等事项,落实政府财政保障社区编制5个(书记1个、社工4个),军地共同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新建社区办公用房1100平方米,重点打造了双拥主题公园、红色展厅和“5区12室”功能区,融入驻地部队发展历史等红色根脉,将社区打造成军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f082800331f942a7b1bc5322bc9aa97c.jpg

“婺城红色老兵宣讲团”成员、最美退役军人曹荣安进军营宣讲雷锋精神

聚焦政策落实,夯实拥军优属“工作服务网”。安置就业有实招。聚焦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办好军人“三后”关键事。探索“直通车”式安置,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213名军转安置任务,安置随军随调家属11人。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基地3个。解决部队子女优质名校入学271人,数量占到金华市本级的99%。优待抚恤落实处。每逢春节、八一等节日,组织开展驻婺部队、军人家属、退役军人等走访慰问,实现全覆盖,烈士纪念日区四套班子、乡镇街道和驻婺部队组织开展公祭烈士活动。逐年提高农村优抚对象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率先建立优抚对象及现役军人家属专项医疗救助机制,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因病致贫问题。崇军惠军有创新。开展“百企千店助国防”系列活动,成立“婺城拥军联盟”,打造万固、万泰、古子城等拥军商圈,开通315路双拥公交专线,合作签约金华广福拥军医院,拓宽优抚对象优待项目使用场景;在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金华动物园、金华农耕文化园等A级旅游景区为军人实行减免门票等优待,让军人多场景享受尊崇优待。

9b60cfc1e9f145df8144779d95b98b6c.jpg

315双拥专线开通

聚焦宣传教育,健全鱼水深情“崇军团结网”。强化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六进”活动,近四年组织辖区高中学生军训共计3万余人次,国防教育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利用清明节、建军节等重要节庆日,通过红色主题研学、电影党课、文艺演出、新兵践行礼等形式,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深入创建国防教育品牌,做强金师附小“天网军校”、站前小学“少年军校”等婺城特色,不断破难深化、提质增效,探索少年军校体系化建设方法路子。金华站前小学和金华四中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教育部评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强化阵地建设。在区级主流媒体开辟“双拥文化”“红色记忆”“退役军人风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专栏,营造浓厚拥军氛围。打造毛泽东主席视察双龙电站纪念馆、铁路文化公园、安地蒋宝贤烈士故居、城北雷锋事迹馆、沙畈银坑革命根据地等12个教育基地和铁路文化公园双拥示范基地、工商银行铁岭头支行军旅文化主题银行、罗店镇“双拥+党建”等阵地,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强化榜样引领。积极做好荣誉体系建设,全面选树先进典型,先后涌现了“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舍己救人英雄战士孟祥斌,全国道德模范、部队一等功臣王亮,以及“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厚鑫、浙江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马淑芳、“浙江省模范退役军人”杨阳、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钱瑞华等一批先进典型。工商银行金华铁岭头支行、金华容象体育培训有限公司获评浙江省社会化拥军成绩突出单位。

作者:李晓阳 赵 钰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