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嘉峪关市:形成全社会尊崇军人的好风尚

嘉峪关市:形成全社会尊崇军人的好风尚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19-07-29 16:47


军人优先 军转优岗 军属优待 军娃优学 军烈优抚

嘉峪关市:形成全社会尊崇军人的好风尚


近日,家住嘉峪关市长城区五一社区的国防科技大学大一新生刘星乐的家门口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景象。刘星乐的父母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由嘉峪关军分区和地方领导共同送来的军属光荣牌和2000元优待补助金。看着门口崭新的军属光荣牌,刘星乐的父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笔者了解到,在嘉峪关市,像刘星乐一样每年考上军校的青年学子,都会收到这样一个“大礼包”。这是嘉峪关市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也是尊崇军人的一个缩影。

“不爱征戍儿,岂能暖兵心。”如今,在这座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趣的雄关钢城里,处处弥漫着“尊崇军人”的浓厚气息,军人优先、军转优岗、军属优待、军娃优学、军烈优抚等关爱军人的日渐成为嘉峪关市的一种社会自觉。

让“军人优先”成为“依法优先”,既要“升级”各种优先优待,更要做好体系优化和制度规范

2月23日,驻嘉某旅战士王礼君来到银行办理业务,当他拿出军人保障卡准备叫号排队时,大堂工作人员把他引领至“军人优先”柜台,享受办理业务优先服务。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规定客户开通贵宾通道需要存款百万元以上,现在,每一名持有军人保障卡的官兵都能享受到同等优先待遇。

军人“依法优先”只是嘉峪关市各种优待政策的一个方面。去年底,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根据新时期工作需要,联合出台《嘉峪关市拥军优属提升军人职业荣誉感的规定》,从政策制度上对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作出规定。

赓续优良传统,绽放双拥之花。他们将每年8月定为“双拥宣传月”,充分发挥驻地部队、嘉峪关长城、长城博物馆等国防军事教育基地作用,采取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对党员骨干进行国防教育专题培训、在学生和企业职工中开展军训等活动,大力营造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浓厚氛围。

让优抚优待落地生根,必须要靠制度来保证。为此,嘉峪关军区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党委议军会议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军地共建制度、工作检查评比制度等14项制度,修订完善《嘉峪关市拥军优属规定》《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和喜报送达工作实施办法》《退役军人创业活动方案》《<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定,保障拥军优属工作规范化有序运行。

随着社会对军人的尊崇度愈发提高,一项项利军惠兵的暖心政策相继出台。嘉峪关市围绕“部队所需、社会所能”,为军人医疗提供“四优先、两减免”服务,军地联合举办青年联谊会、军人集体婚礼,开展军民文化艺术展演、军旅书法家书画展,成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服务工作站”,鼓励“两新组织”吸纳复退军人、军嫂就业,形成全社会尊崇军人的好风尚。

“社会认同度越高,越能增添职业吸引力,越能激发军人荣誉感。”嘉峪关军分区政委刁家平告诉笔者,近两年,嘉峪关市转隶换防部队多,官兵现实问题突出,市里调动全社会力量,从宣传、双拥、安置、优抚、奖惩等方面入手,构建多项尊崇军人的制度机制,重塑军人至高无上荣誉,大力营造尊崇军人的氛围,解决驻地官兵现实难题,增强了军人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

官兵身边“琐事”也是“心头大事”,尊崇军人就是要让他们身在“大家”不为顾“小家”而分心

“在这次招聘会上有2个单位我都很中意,一是专业比较对口,二是离家也近。”去年12月9日,在嘉峪关市举办的随军家属定向招聘会上,军嫂尹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双向选择,最终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与尹钰一样,不少军嫂在这次招聘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编制体制调整,部队许多官兵告别熟悉的营盘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先后有20余名家属随军来到该市。由于驻嘉部队类型多、分布广,官兵家属就业成为忧心事。

军嫂多一份安稳,军人就少一份牵挂。嘉峪关军分区积极协调市委、市政府为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定期召开“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地联席会议”,共同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推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尽快落实。

前两年,随军子女入园入学难,曾让驻地官兵挠头。在嘉峪关军地领导共同努力下,市教育局出台文件,规定各园(校)必须无条件为军人子女入园(入学)提供方便,并实行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待政策:嘉峪关市最好的中学——酒钢三中对军人子女降60分录取。

家门连着营门,军娃牵动军心。空军某基地距离嘉峪关市区80多公里,官兵子女上学远、家长接送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嘉峪关市政府投资628万元,在市区修建空军子女食宿站,让孩子们在上学期间有吃饭、休息、娱乐的场所。由于保障条件好,食宿站很快就达到最高承载力。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官兵家庭少一些烦恼,部队建设就会多一份力量。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认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离不开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统筹统管,但也需要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强化“经济越发展越要强国防”的意识,为强军目标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

据了解,近年来嘉峪关市通过开通军人子女入园(入学)优先通道,先后解决160名军人子女入学入园问题;多次举办军地青年联谊会、军人集体婚礼等主题活动,有80对军地青年喜结连理;成立法律维权服务站,开展律师进军营活动,常态化开展涉军法律援助,免费为官兵提供法律援助近百人次。

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要让退役军人脱下军装仍然感到光荣、受到尊崇

3月17日早上,当阳光刚刚照进嘉峪关市雍和小区时,负责双拥工作的街道干部马瑞手拿慰问金和营养品,来到参战老军人陈荣的家里。84岁高龄的陈荣,1952年入伍,曾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干净整洁的沙发上,马瑞与老人热情交谈,既谈参军经历、改革开放,也谈党和政府拥军优属政策带来的喜人变化。交谈期间,老人与马瑞的手一直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久别重逢的战友。临别时,老人再次拉着马瑞的手,感动地说:“参军不后悔,党和政府如此关爱我们,我感到很幸福!”

穿上军装光荣,脱下军装无忧。陈荣老人所说的幸福,指的是嘉峪关市结合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60岁以上优抚对象提供的亲情式居家养老服务。该市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为优抚对象开展日间照料、情感交流、保健养生、上门送餐、代购物品、家政服务、陪医就诊等服务,让老人在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中享受到亲情温暖和贴心周到的居家养老服务。

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大部分年迈体弱,丧失劳动能力,面临疾病多、医药费开支大等困难,该市制定《嘉峪关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合理确定优抚对象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政府补助比例,实现优抚对象享受医疗全覆盖。

铁打的营盘不会忘记流水的兵。“6月22日”,对退役大学生士兵杨扬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去年的这一天,她接到去嘉峪关市科学技术协会上班的通知。对于这一惊喜,杨扬连说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工作安置得这么快,没想到安排的单位这么好,没想到政府办事效率这么高。杨扬不知道,她的人生新征程与一项政策息息相关。

原来,为更好地解决退役士兵安置,加强政策的刚性和执行力度,去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联合下发《嘉峪关市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安置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退役士兵的比例不得低于80%。

当年,嘉峪关市在岗位少、人员多、安置压力大的情况下,把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到事业单位,并实现退役士兵安置历史遗留问题的“清零”。

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就要让退役军人脱下军装仍然感到光荣、受到尊崇。近年来,嘉峪关军地积极主动了解退役军人、军属诉求,多措并举做好退伍军人就业、军休干部服务,积极推进烈士褒扬工作,为60岁以上优抚对象提供人性化、亲情式居家养老服务,使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增强。嘉峪关军分区司令员万发中告诉笔者,当对军人的尊崇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统一行动,军人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维护国家安全、守卫人民幸福的力量,必将势不可挡。

 

(司李龙  郭干干)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