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精心打造服务平台 聚力提升保障水平

精心打造服务平台 聚力提升保障水平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19-03-22 09:48

作为军休安置大省,江苏省近年来紧紧把握新时代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特点,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在强化政府职能,完成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引入社会服务理念,构建综合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专业人才为补充的“三社”联动服务体系,实现了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专门机构保障和专业人才服务的有机结合,真正让军休干部享受到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的生活。广大军休干部自觉服从国家和军队建设大局,发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热心公益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广大军休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以“专业化、精细化、亲情化、个性化服务 ” 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理解和尊重。

省退役士兵和军队退休干部服务协会组织全省军休干部书画摄影评比_副本.jpg

组织全省军休干部书画摄影评比

整合保障资源  倾情服务全覆盖

紧紧抓住全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社区平台,以社区优质资源为补充,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整合保障资源,不断满足军休干部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建强军休中心。近年来,全省在每个地级市建成了一所集办公、学习、娱乐、医疗、健身等功能于一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中心,为军休干部搭建了多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并充分发挥军休中心的牵头作用,统一协调本地区优质资源,为军休干部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同时发挥集约化管理优势,逐步将军休人员关系转接、工资发放、医疗保障以及档案管理等职能交给军休中心管理。

构建服务网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协调利用社区、部队资源,在军休干部集中居住社区,开设服务站、联系点和服务窗口,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末端,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区域全覆盖。     

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所与社区互帮互建发展模式,开展平台共用、活动联办、发展互助等系列活动。并依托社区服务系统、老年互助社等服务平台,给军休干部安装呼叫器、发放联系卡,为军休干部提供家政、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同时,引导军休干部借助社区平台,主动从事社区政策宣传、社区工作参议、困难群众帮扶、青少年教育培养,积极参加慈善募捐、社区矫正等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引入社工力量  专业服务更暖心

江苏省社工人才数量和覆盖面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社工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达70%以上,全省积极引入社工力量,为军休干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开展专业服务。将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引入军休服务体系,构建“社工+义工+专家志愿者”三维助人模式。针对高龄重病、心理失衡、独居空巢的军休干部,组成“义诊”“心理干预”“增能”等社工小组,进行结对帮扶。及时总结推广南京玄武区第七军休所“引进社工服务、开展心灵护航”的经验做法,通过典型引路,有力推动了全省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整合专业力量。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掌握社工专业力量动态,通过低偿、有偿服务的方式,跨区域引进特殊社工专业人才,为独居孤寡、心理失衡等有特殊需求的军休干部提供心理疏导、干预及其他专业服务。加强与军休干部子女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军休干部的特殊需求,倡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参加老年护理等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实施家庭自我专业服务。

建立奖励机制。多渠道引进和培养人才,建成了一支专业化服务保障力量。鼓励军休机构工作人员考取社会工作者资质。选派年龄轻、学历高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养老机构学习深造,着力提高服务老人的专业技能。目前,全省多数军休机构都有一定比例的社工和专业服务人才。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杂志)

(文/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