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抗美援朝“爱国公约”——社会化拥军的历史教科书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爱国拥军的庄严承诺和行动纲领:抗美援朝“爱国公约”。


1951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部署发起订立爱国公约、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等三项中心工作。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


                                各地农民踊跃参加捐献运动


全国人民积极响应。订立“爱国公约”,成为新中国双拥史上一次最广泛的社会化拥军大动员。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街道,以及青年团、工会、青联、妇联、学联、人民救济会、红十字会、宗教协会等社会团体,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落实号召的具体要求与措施。据1951年7月统计,参加订立爱国公约的户数与单位,在农村约占70%,在城市约占90%。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拥军运动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全面铺开了。


                                  国内妇女为志愿军洗衣服


当捐献运动蓬勃开展后,人民群众又纷纷修订“爱国公约”,把具体的增产捐献计划等列为公约的重要内容。其一,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全国工业企业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和农村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其二,捐献武器,支援前线。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粮,谁也不肯落后。其三,拥军优属,踊跃支前。1950年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同时公布了五项优抚条例。各级政府及厂矿、学校、商行和农业社、互助组等,都把拥军优属列入“爱国公约”,兑现“先军属,后自己”的承诺。在农村,普遍成立了优抚委员会,由委员会和村长共同负责对军烈属的包代耕工作。订立、完善和践行“爱国公约”,有力促进了抗美援朝期间优抚工作的落实。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绘制宣传画,积极配合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爱国公约”是人民群众为自己制订的爱国拥军奋斗纲领、努力目标和行动计划。通过公约的形式,各界群众把自己的爱国思想与实际工作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许多人都说:订了“爱国公约”,每做一件事就得想到合不合乎爱国公约;一听到国家号召,就想到自己所担当的责任。到1951年底,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农村、街道、工厂、行业、互助组、生产组、家庭等,普遍地制订了本单位与个人的增产增收、节约开支的捐献计划,并落实行动。工人提出提高生产技能,创造新纪录,每人每月增加2个工作日,把所得工资和奖金的一部或全部捐献出来支援志愿军。农民开展爱国丰产运动,多打粮食,把增产的一部分捐献出来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学生立志“学好本领,锻炼身体,随时响应祖国号召”;医药界表示做好卫生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宗教界保证与帝国主义断绝联系,订立了革新宣言,协助人民政府镇压反革命;工商界订立公约的主要内容是拥护政府的政策法令,遵纪守法,增产节约,踊跃纳税,买卖公平等。这一时期,全国各族群众、社会各界努力增产、厉行节约、爱国捐献、支援前线的生动事例层出不穷,涌现出众多的爱国拥军模范。



               纺织工人积极参加爱国增产运动,为捐献飞机大炮做贡献


订立和践行“爱国公约”,推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各个岗位,都努力为爱国拥军、抗美援朝作贡献。1951年10月,毛泽东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的指示。广大群众把“爱国公约”和劳动竞赛、增产节约运动结合起来,努力搞好生产,发展经济,做好各方面工作,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全面支持。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工人马恒昌,利用集体智慧开展技术革新,增加生产,并向全国工人提出挑战。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孟泰,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被评为“全国特等劳模”。青岛纱厂17岁女工郝建秀,以工厂为战场,创造出的先进工作法在全国纺织工业中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在工业战线上,1951年第一季度全国有2800多个厂矿、企业开展了劳动竞赛,参加竞赛的职工达200多万人。全国有220多万个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和众多个体农民,纷纷展开了爱国增产竞赛活动。在山西省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和他领导的互助组向全国发出爱国增产竞赛的挑战书后,全国有1.2万多个互助组、2700多个农业劳动模范积极响应挑战。岗位拥军,增产支前,全国人民为朝鲜前线提供作战物资达560多万吨,巨大的物力支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以订立“爱国公约”,增产、节约、捐献为主要内容的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对于增加工农业生产、保持物价稳定、提高工作效率等起了重大作用,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加快了巩固新中国的进程。


国内工人在车间开展生产竞赛


抗美援朝“爱国公约”,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社会化拥军的历史教科书,对加强新时代的双拥工作有着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读透这部“教科书”,启发我们做好许多新的“作业题”:推进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军地协调互动、各界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拥军大格局,需要更加深入普及的社会动员,通过创建规划、共建协议、乡规民约等有效形式,使爱国拥军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广泛开展;要把爱国拥军培育成一种公民意识和社会风尚,促成全社会共识和每个人自觉,把爱国热情具体化为拥军行动,壮大拥军协会、拥军模范、拥军志愿者队伍,人人爱国见行动、个个拥军有作为;聚焦强国强军大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条战线、每个岗位,都为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亿万军民同心合力、团结奋斗,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国家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了,社会团结进步了,综合国力强大了,就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最大支持。


(司彦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中国双拥杂志域名使用侧边栏!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