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不可忘的英雄们,抗美援朝战场译电员,密码电报里“认识”他们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1950年的夏天,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那时候的方祖岐还是一个坐在高中课堂上的学生,伴着朗朗读书声,他放下手里的课本,在的口号里,来到了招兵办,负责等级的人问他,你还这么小,你家里人同意吗?不到二十的年轻人丝毫没有犹豫,他看了一眼远处的天空,说“家里不差我一个,但国家需要每一个这样的我。”那时候的孩子怀着满腔的热血,不知前路是哪里,但他知道,未来要走的路一定踩在他的脚下。

时隔两年,一路转辗从水乡到环境恶劣的东北,被编入训练大队,接受10个月不停的专业课检查和身体素质训练,这一切都睡为了奔赴朝鲜做准备。

1952年的6月,方乘坐坦克自辽宁铁路桥上的公路便桥。整个树林在燃烧,好像急促的追赶着什么,城市是废墟里的空壳子,不知道可以干活的人在哪里?因为路上全部是妇女牵着幼童的手,他们太饿了,可惜找不到任何吃的,衣衫褴褛的老人看不清前方的路,那究竟是黑夜,还是白天?无人可知。方后来回忆这一段,还是忍不住心痛,为无辜者的悲悯,还是战争带给全世界的悲痛都大抵相同。

方的职务是一名机电联翻译员,就是把不方便电话通知的消息秘密的传到“对上台”,通过各种不同的密语给解释出来,通常是险情要事,具有强大的价值的情报。小到后勤管理,大到决策人的思想,都是工作内容。他虽然没有权利指挥决策,但没有他,就不会有会议的结果;不冲到第一线打仗,却是最了解军情的人。

非常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的新闻,就是通过方的翻译出现让大家了解,他说,“我没有夸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的多次有志愿者争着当‘尖刀班’‘突击排’,他们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坚强和果敢,仿佛是一件明天就要去领取勋功章的事情,可是,他们是上赶着一个名额去赴死啊!他们有的连姓名都不曾被记住,但总有一个接着一个这样的人物,在他们倒下的身影中继续补位,很多人死,是为了更多的人活着。”

停战协议来的那一天,方赶忙传达了司令员彭德怀的命令,光荣的成为了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直到60多年后,他依然兴奋难掩,“我的手在颤抖,我知道自己的肩膀上担负着什么,所以急忙跑向办报室,天太黑了,什么都看不见,我摔了好几个跟头,一定要把它告诉政委。”

在方看来,为什么会去的胜利?不单单是我军的全力以赴,更是两国的同心协力,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即使远在国内的企业家们,也是运输大批物资,充分保证了粮草的充足,大家积极踊跃,从医疗器械到铁路安全,都有了一定的补给。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当时中学生积极响应,给最可爱的人写一封信的浪潮中,方后来的妻子也参与了其中,这一着笔,就是一辈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中国双拥杂志域名使用侧边栏!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