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构建“1+4”工作模式 主动扛起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的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0-01-10 16:46:55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四化驱动”1+4工作模式,(“1”即坚持党建引领,“4”即体系覆盖全域化、场所建设规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服务保障精细化),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转能力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
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市、旗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组建机构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均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依托鄂尔多斯市“智慧党建”教育平台,组织工作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对退役军人党员管理,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
坚持做好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健全完善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协助组织部门把退役军人党员全部纳入当地基层党组织管理。为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退役军人党员实行随报到随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实行先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后办理领取经济补助和退役金、享受移交安置、抚恤优待、就业创业等政策的工作程序。实施“数据联网”工程,与组织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集中开展退役军人党员信息比对核实、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确保每1名退役军人都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
坚持抓好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探索推行“1+N”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即1名退役军人党员联系若干名群众。加强返乡退役军人定向培养,及时充实到嘎查村社区基层班子。引导退役军人组建志愿服务队、政策宣讲团,有针对性安排退役军人担任民兵连指导员、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爱国主义教育义务辅导员,发挥退役军人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全市退役军人工作系统深入学习张富清等全国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为推动退役军人事业发展筑牢思想之基。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回乡领办企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加大退役军人典型挖掘、培树、宣传力度,逐级组织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双拥先进单位评选表彰,传播榜样力量,在全社形成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四化驱动
体系覆盖全域化,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为确保服务无死角,质量有保障,无论嘎查村(社区)的服务对象是否达到30人,均要求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严格落实“五有”要求,市、9个旗(区)、77个苏木乡镇街道、967个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全部组建完成,配备工作人员2000多名,落实办公场所面积4万多平方米。积极推动退役军人服务站向园区(开发区)、国有企业和社会企业延伸,更加便捷地服务退役军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专业规范的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环境建设规范化,打造退役军人温馨之家。市、旗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按照“一厅四室”(服务大厅、接待室、活动室、档案室和办公室)规范建设;苏木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按照“一窗三室”(服务窗口、接待室、活动室和办公室)规范建设;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按照“一窗一室”(服务窗口或办公室、接待室)规范建设。
全市“两中心两站”做到职能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服务承诺全部上墙。服务大厅设置等候区、老兵书屋、老兵聊区等特色服务区域,加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突出“军的特色”“家的温馨”。
管理手段信息化,推动退役军人工作现代化
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建立退役军人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创业意向数字台账,使用数据分析,搭建用工和就业“双向”沟通选择桥梁。
权益维护信息化。依托视频接访平台,畅通交流表达渠道,让居住在边远偏僻牧区退役军人,能够和上级部门实时互动、表达诉求。利用退役军人信访信息系统,各类诉求的受理、转送、交办、督办实现全程网上办理。
关心关爱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采集平台,精准掌握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真实生活状况,及时开展各类救助和关心关爱活动。
教育培训信息化。依托鄂尔多斯“智慧党建”视频会议系统,全市“两中心两站”建成视频会议、指挥调度、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实现四级机构快速响应,实现工作高效化、便捷化。
服务保障精细化,当好退役军人“娘家人”
全市“两中心两站”,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三个融合”,实现组织活动、沟通联系、关心服务“三个常态化”,切实把政策落实和关心关爱做实做细做深入。
推进工作融合,实现沟通联系常态化。把退役军人工作与经济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融合到一起,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坚持把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窗口接待作为推进各项业务的有力抓手,全面建立“月调度、季座谈、半年培训”工作制度,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和领导包联制度,每季度与包联地区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交流1次,集中表达党委、政府对退役军人群体的关心关怀。认真办理退役军人反映的诉求,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与退役军人接近、开展工作便利的优势,对退役军人逐一上门走访,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推进场所融合,实现组织活动常态化。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充分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类资源,拓展和优化服务形式和内容,形成“7+2”服务清单:即教育管理、扶持就业创业、走访慰问、帮扶解困、权益维护、法律服务、信息采集等7项基本内容,以及生活服务、文体活动等2项拓展服务,满足退役军人的需求和期盼。
推进感情融合,实现关心服务常态化。坚持带着真情开展工作,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市四大班子领导、各旗区有关领导亲自带队慰问驻军官兵、烈军属、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向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切实让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制作“两中心两站”工作人员联系服务卡,对重点服务对象推行上门、延时、预约、全程代办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以分布在全市嘎查村社区的基层党组织管理网格为基础,推行“六必访”,即退役军人退役返乡必访、立功受奖必访、英模典型必访、重要节日必访、遇到困难必访、重大变故必访,实现对退役军人的管理服务全覆盖。特别针对少数民族退役军人,选派少数民族干部上门走访,提供双语服务,利用民族干部的优势,解决问题、增进荣誉感。
文章评论
双拥视频
MILITARY-CIVILIAN Video市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