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留存红色记忆 打造精神高地
叙永:留存红色记忆 打造精神高地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3-09-17 11:13
革命老区四川省叙永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落实之地;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诞生之地;这里,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转战川滇黔三省的重要战场;这里,是长征时期,牵制敌人,保障中央红军顺利北上的重要游击区。
光辉的革命历程,厚重的党史积淀,为叙永提供了宝贵的红色资源。为留存好红色记忆,打造好精神高地,2022年,叙永县按计划在烈士陵园内高标准、高规格建成革命历史纪念馆,成为全县永恒的精神财富,最厚重的红色教育资源。
以上率下 统筹兼顾
为高规格建成革命历史纪念馆,叙永县建立了县党政“一把手”抓统筹,分管县领导抓具体,主管部门、相关部门抓落实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聘请党史专家撰写文本,强化专家团队建设,适时召开展陈文本专家评审会、专家论证会等,通过反复打磨、锤炼,使纪念馆展陈文本得以高质量出炉。
叙永县烈士陵园整体提质改造工程纳入四川省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同时纳入县2022年重点项目工程。市县领导多次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了建馆经费充足到位。
以智为犁 特色布展
纪念馆为典雅的仿古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956平方米。纪念馆以“丹山赤水红叙永,铁血忠魂鉴初心”为主题,分八个厅全面展示叙永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序厅丹山赤水红叙永、铁血忠魂鉴初心;第一部分缔造共和、辛亥风云燃烈火;第二部分国民觉醒、五四浪潮起风雷;第三部分土地革命、浴血鏖战谱壮歌;第四部分抗日烽火、永邑救亡卫中华;第五部分迎接解放、全力以赴捍政权;第六部分英雄辈出、保疆卫国洒热血;尾厅铭记英烈、砥砺前行新时代。
展厅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以重大革命纪事为轴布局,通过图、文、声、光、电等多种现代技术方式渲染,烘托出壮阔的革命历史洪流,投射出壮丽的红色史诗光芒。
通过实地调研、积极借鉴全国各类展馆中先进的展览手段与方法,精心设计布展。带领专家团队和设计部门在县内各战斗遗址和重要历史意义场景拍照取景,汇聚特地历史时期珍贵照片和战斗实地场景。
纪念馆内容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运用场景复原、大型多媒体演绎、动画制作再现“五四运动”;运用多媒体投影、互动触摸屏、动画制作表现“四渡赤水”;运用大型多媒体演绎、场景复原、网膜背投影、影视内容呈现“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运用VR投影、电子沙盘展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等,诸多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精彩生动地呈现了重大历史场景,对参观者充满吸力和震撼。
注重纪念馆布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件展品、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每一个场景的精心打磨,进一步突出了主题,彰显了特色,力求经得起受众的评判、专家的鉴定、历史的检验。
以梦为灯 彰显功用
纪念馆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叙永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或杰出历史任务。各种文物从不同渠道入驻纪念馆内展陈,革命文物最终得到最好保护,生发出自身的历史光芒和最大价值意义。
在各级公众号、融媒体等发布革命文物征集公告,以自愿捐赠、寄存保管、复制和仿制等方式征集布展文物。积极与未在叙永居住但掌握有价值文物的人士联系,纪念馆从民间共征集到100余件文物。
纪念馆于2022年12月12日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开馆后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讲解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等,让红色文化 “走”出去,让广大党员干部、军人、职工、群众、学生自觉“走”进来,在红色文化的熏染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纪念馆高标准管理、高质量维护。建立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值守制度,落实3人开展纪念馆建设维护与环境美化、革命史料陈列、革命史料搜集编写、烈士文物档案建立与文物保管等工作,配备2名专职解说员,让广大参观者更好感受、了解厚重的红色文化。今年叙永东大街小学红领巾代表们到馆开展 “开学第一课—缅怀先烈、励精图治”主题教育活动;县各机关单位、驻叙部队、社区街道、各中小学校相继到馆开展支部活动、入党、入团、入队等各种教育活动。
同时,利用清明节、国庆节、9.30烈士纪念日,纪念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馆以来已举办50余次活动,共4万余人次来馆参观。2023年7月14日,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袁英敏到叙永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调研,对叙永革命历史纪念馆活化党史成果利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鞠波等省、市领导相继到叙永革命历史纪念馆调研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Hot News双拥视频
Supports video双拥文化
Theory《中国双拥》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Copyright © 2014-2019 Syzz.Mca.Gov.Nn OR Zgshuangy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322号 京ICP备200127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