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域专业宣传主媒体主平台主阵地

  • 微信
  • 微博

泰州市积极推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泰州市积极推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2022-08-29 10:51

2018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团结动员全市军民,坚持“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亮”创建定位,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推动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提升、在改革中发展,形成了“军地互动、联建联享、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双拥工作机制。一是建强组织体系。全面实施双拥工作“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组长。落实各级主要领导定期走访联系部队制度,严格市委常委议军(警)会制度,定期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进的工作局面。特别是组织泰州国家医药动员中心转扩产演练,新一届市委班子集体参演,得到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张黎鸿、政委张孟滨批示肯定。二是打造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双拥工作服务网络建设,打造覆盖全域的双拥细胞工程,全市组建1个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双拥办事机构7个、志愿者服务队伍391支,建成县(区)、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639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56名,深入推进社区双拥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一体建设,确保双拥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开展互动活动。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双拥工作,每年开展市(区)委书记和双拥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人双拥工作专题述职。在清明、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主要领导带头参加走访慰问、文艺演出、烈士公祭等各类爱国拥军活动。该市部分单位与驻泰部队结对共建,驻泰部队与驻地中小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院等结对共建28个。

坚持军地携手,深化军地双拥共建。一是做好驻泰部队服务保障。四年来,先后解决部队训练基地、道路拓宽维护、营区综合治理等20多个实际问题。帮助武警泰州支队建设自动化指挥中心,划拨土地130多亩,投入资金在主城区内建成投用人防工程200个、面积64万平方米,在建人防工程39.92万平方米;设置人口疏散地域7处,可疏散人口9万人。全市编组人防专业队伍800人、志愿者队伍2200人、市交通备战综合保障大队1300人,落实各类战备车辆500台、船舶20艘。二是开展拥军支前走访。广泛开展边海防、维和部队官兵家庭“六送”活动,将走访慰问与政策宣讲、荣誉激励、解决困难结合,累计走访官兵家庭24户,解决实际问题8件。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军人家庭走访慰问全覆盖、困难诉求全摸清、帮难解困全到位,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强化军地联动协作。去年,军分区先后动用民兵1.5万余人次参与安保执勤、防汛抗台、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针对新冠疫情防控需求,军地联合制定了7134人规模的民兵检测、流调、维稳力量动用方案,开展“祥泰行动”疫情防控实战演练,全面提升了实战化水平。同时,组织防汛勘察并召开军地防汛联席会,制定了8000人规模的防汛力量动用方案,依案组织集训和演练。今年组织开展了“祥泰行动5号”军地联合防汛抢险演练,为“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做了必要准备。

落细优待政策,提升服务保障效能。一是推动解决军人子女教育问题。在全省率先将驻泰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拓展到泰州籍现役军人子女,每年有近200名现役军人子女享受优质学校入学和中考加分。开展“护佑兵蕾·关爱困境儿童”活动,为退役军人后代提供“助健康、助成长、助发展”精准帮扶。二是不断提高优待抚恤保障水平。建立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按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的原则,四年标准平均提高9.37%,累计投入优抚事业费达20多亿元。精心做好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5%,统一标准、统一测算、统一发放,将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四年共为9595名义务兵家庭及时足额发放优待金3亿多元。三是切实增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出台《泰州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重点优抚对象享受规定比例的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医疗补助及慈善救助和康复疗养,惠及优抚对象46182名。常态化开展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康复疗养和医疗巡诊活动,累计受益5051人。四是不断提高就业安置服务质量。四年来,先后为6名随军家属办理对口调动,为12名企业(无工作)随军家属发放一次安置补偿金。推行“阳光安置”,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22人、转业士官308人、退休干部(士官)20人。举办退役士兵招聘会59场,1432家企业提供岗位3.5万多个。今年6月23日,组织“戎耀泰州·职海扬帆”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38家企业提供就业工种129个,岗位1405个。组织参加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累计安排7300多名退役士兵参加培训轮训,年均参训率、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均超过90%。

推动社会拥军,厚植军民鱼水深情。一是推动教育拥军。引导高学历、高素质青年从军报国,大学生应征入伍比例提高到85%以上。省泰州中学被确认为江苏省首个海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四年来,向海军空军招飞输送42名优质生源,录取人数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军地两用人才400多名,泰州学院创造性开展“情系海防”活动,帮助284名泰州舰官兵及家属取得本、专科学历。二是推动科技拥军。军地联合技术攻关50多项,180多家船舶及配套企业为海军服务。东部战区、海军、空军政治部以及江苏省军区多次来信感谢。三是推动社会组织拥军。成立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吸纳近50家企业会员单位,组织开展“进军营、暖兵心、激动力”活动,创成了“拥军集结号”“拥军幸福港”等基层双拥服务品牌。四是推动公共服务拥军。打造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902路拥军公交路线,建成流动国防教育宣传车。市内所有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立军人优先优惠标志,市各旅游景点、市内各停车场全部设立军车免费标志。市区公交车、景区景点对现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免费乘坐和参观。

用好宣传资源,营造尊崇尊重氛围。一是广泛开展专项活动。开展“寻抗美援朝英烈亲人·弘爱国精神告慰忠魂”活动,成立7支志愿者队伍,动员全社会力量为烈士寻亲。挖掘烈士事迹、讲好寻亲故事、关爱烈士后代。实施“家国荣光”“拥军邮路”“向海图强”等特色项目,每年海军纪念日、杨根思牺牲纪念日开展以“三个不相信”泰州城市精神特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建成一批以“海军”“根思”命名的中小学校、团队组织、道路广场、双拥阵地等。悬挂“光荣人家”牌匾近20万块,为854名老军人老战士颁发纪念章。二是选树培育先进典型。开展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何健忠、“中国双拥年度人物”黄志峰、2019年度“江苏最美退役军人”张强、2021年度“江苏最美退役军人”倪加明、2021年度“江苏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唐传贵、2021年度“江苏最美拥军人物”刘秀兰等先进典型。创新开展双拥事迹宣讲活动,组织先进典型到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巡回宣讲,着力构建人人参与双拥、个个支持国防的良好局面。三是发挥全媒体优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作用,在泰州日报、泰州晚报、泰州广播电视台等市级新闻媒体开设双拥工作专版专栏。全市设立大型双拥宣传牌56个、宣传橱窗800个、固定宣传标志1800多个,建成双拥街、双拥文化广场12个。依托两个国家级纪念设施举办“写、讲、颂”系列活动、编印《致敬抗战老兵》《军中骄子》等画册增强双拥文化活力。




相关文章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
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