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夺取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夺取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来源:中国双拥杂志 | 作者:吕建成
2019-05-31 14:21
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淮海战役中,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开展政治工作的情况,分别从淮海战役丰富发展了军民团结并肩战斗的成功经验、创造了大规模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的心理战模式,有效发挥团结互助立功创模的政治优势等三个方面,讲述政治工作在淮海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保证作用,对于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进攻的一次重要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役。在这场规模最大、条件最苦、歼敌最多的战役中,解放军以60万兵力战胜了国民党80万军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势力的进一步分化,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革命的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人民解放军的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战斗力。
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一、淮海战役丰富发展了军民团结并肩战斗的成功经验
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实现军政一致、军民一致,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淮海战役中,由于广泛开展拥政爱民运动,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支援前线,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军政军民达到了空前团结,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热情空前高涨,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1.广泛开展拥政爱民运动。人民解放军开展拥政爱民运动是从1943年开始的,当时针对少数部队对地方政府不够尊重,对地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态度傲慢,侵犯群众纪律,军地发生矛盾等问题,在解放区军民中开展了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双拥运动,随后形成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公约》十条。淮海战役在继承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创造和发展,突出强调了尊重地方政府、爱护人民利益、遵守群众纪律、帮助群众生产、军民组织联合支前等内容,创造性地开展了群众性的团结互助运动、为人民立功运动等,这些拥政爱民运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极大限度地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使军民达到了空前大团结,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抗顽敌”的良好氛围。各级人民政府一切为了前线,组织群众用小推车为部队送弹药、粮食、被装等物资,组织民兵配合部队作战、抬担架、救伤员,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的事实证明,拥政爱民是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夺取战争胜利、进行革命和建设不竭的力量源泉,必须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深入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淮海战役开始时,敌我兵力悬殊,解放军60万人,武器装备处于劣势,要打败美械装备武装的国民党80万军队,不仅需要正确的战略方针、高超的指挥艺术、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还需要动员组织民众支援前线。为了调动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积极性,淮海战役各部队和地方政府广泛宣传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所进行的事业的正义性,宣传“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制度,宣传淮海战役是为了“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保卫人民的土地和家园,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母亲送子上战场,妻子送郎打敌人”的人民战争局面。各级地方政府组成支前委员会,动员地方人力物力支援前线、组织支前民工随军保障。据统计资料,淮海战役参战民兵40万人,动员支前民工543万人(其中常备民工22万余人,二线民工130万余人,临时民工400万人);大小车辆88万辆,为前线送粮4.3亿斤;准备担架20万副,运送伤员9.8万人,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粟裕大将在回忆录中谈到,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参战的除了正规军,还有四十万民兵,此外还有五百多万的支前民工,他们不仅给军队运送弹药物资和粮食,还帮助运送伤员。因此,淮海战役才被大家称之为独轮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揭示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规律,证明了只有军民团结并肩战斗,才能赢得战争的彻底胜利。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和军队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事物的根本标准。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众
3.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克服某些无组织无纪律状态,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进军民团结,夺取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人民解放军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纪律建设,井冈山时期就制定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在淮海战役前的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经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的训令,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重新颁布。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训令》要求全军“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根据中央和军委指示,在部队中广泛开展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团结互助运动、新式整军运动,还结合华中野战军首创的立功运动一并开展,增强了教育效果,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使人民群众深深感受到解放军的可爱可敬可信,更加拥护和支持部队,形成了“军民团结一家亲,并肩战斗抗顽敌”的局面,为赢得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正像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支援淮海战役的民工
二、淮海战役创造了大规模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的心理战模式
从政治上争取和瓦解敌军,涣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起义,削弱敌军战斗力,历来是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我军克服制胜的有力武器。淮海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在吸取以往心理战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大规模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争取和改造起义部队的经验,充分展示了开展心理战争取敌军起义、投降的作用和威力。
1.政治宣传,涣散敌人军心。淮海战役中虽然敌军超过我军兵力20余万,美式装备精良,但国民党军队是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发动内战具有非正义的反人民性质,因而敌军内部矛盾重重,官兵尖锐对立,腐败现象严重,欺压百姓盛行,广大工农群众对此心怀怨恨、深恶痛绝,这就为人民解放军开展敌军工作提供了客观有利条件。为使瓦解敌军的心理战迅速发挥作用,收到实际效果,参战各部队成立和充实了宣传和敌军工作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利用广播、布告、传单等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淮海战役的正义性和革命性,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反革命性质和欺骗阴谋;宣传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基本政策;宣传人民解放军必胜、国民党军必败的战争前途,有力地涣散敌军人心,瓦解了敌方士气,消弱了敌军战斗力。
2.内部策反,劝说敌军起义投降。采取配强敌军工作人员、上层和基层结合、利用各种关系、开辟多种途径,或打进敌军内部,争取国民党军高层率部起义、普通士兵主动投降。如在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准备突围时,我军争取了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使其突围计划失败,从而被人民解放军完全合围,最后被歼灭。在两军相持或已将敌军包围时,发动指战员写劝降信、打宣传弹、战场喊话、递送食品、遣返俘虏等,对敌军展开攻心战,反复讲明为蒋介石卖命不值得,只有停止抵抗才是唯一出路,解放军将保障其生命安全等,使敌军内部上下狐疑,惶恐不安,零散或成股的投向人民解放军。据统计资料,通过强有力的瓦解敌军工作,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有5个师起义、1个师投诚达十几万人,小股和零散投降者不计其数。
3.宽待俘虏,搞好教育转化。宽待俘虏、教育转化是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瓦解敌军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其基本的做法是:对俘虏不打不骂不杀不辱,不没收私人财产,对伤病者给予治疗,对死亡者予以掩埋。两大野战军对俘虏人员区别对待,对旅以上军官,坚持教育优待,基本不释放;对团营军官,争取使用一部分,其余则视情分期释放;对连排军官,经短期教育训练后,除可留用外,大部分即时释放;对士兵除老弱病残者外,经过思想教育、开展诉苦、启发阶级觉悟、表明政治态度等方法进行改造后,就补充到解放军部队参加作战,有的上午被俘,下午就补充到部队,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掉转枪口打国民党军。淮海战役中有几十万从国民党军队来的俘虏兵成为解放军战士,有的还当了班长、排长、连长和专业技术骨干,壮大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改变了敌众我寡的战场局面,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宽待俘虏、教育转化政策原则的强大威力。
缴获国民党装备
三、海战役有效发挥了团结互助立功创模的政治优势
团结互助、立功创模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淮海战役中,通过广泛开展团结互助和立功创模运动,大大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阶级友爱感情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团结互助运动。解放战争全面展开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英勇作战,歼灭大批国民党军,但也付出相当代价,部队中经过战争考验和政治觉悟高、军政技术好的老战士减少,新战士和解放战士大量补入部队,如何使老战士、新战士和解放战士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成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晋冀鲁豫野战军某团涌现了把全班战士分成思想、技术、生活三个互助组,开展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先进典型王克勤和王克勤班。参加淮海战役的各部队全面推广了这个经验,并结合本部队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团结互助运动。这种建立在思想一致、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自觉基础上的组织形式,适应了部队成员变化的特点和作战的需要,有效增强了部队内部团结,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2007年,武警部队创造的“三互”活动经验被全军推广,也吸收了团结互助运动的做法。
2.全面推广立功创模运动经验。这项运动由华中、山东人民解放军首创,尔后在全国各解放区、各部队推广。1946年底,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广泛开展立功运动》的短评,1947年2月又发表《再论立功运动》的社论指出,正在山东和华中兴起的立功运动“是人民自卫战争的一个创举”,号召党政军民要热烈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的竞赛,为保卫自己的土地与争取全民族的独立解放,建立更多更大的功劳。各部队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参照华东军区的经验,作出了开展立功运动部署,形成了大规模立功创模的群众运动,许多参战部队为个人建立了“功劳证”,连队建立了“功劳薄”,有的还为立功者家属寄送“功劳状”,开展了评选战斗英雄、支前模范、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和个人等,掀起了“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人人爱、英雄模范大家学”的高潮,大大激发了官兵的战斗热情和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赢得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项运动的开展具有三个特色:一是持久性,把立功运动与英模运动结合,历时四年之久,贯穿整个解放战争全过程;二是广泛性,从军队到老百姓,从前方到后方,从干部到战士,从正面战场到敌占区、游击区,普遍开展了这项运动;三是针对性,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任务、不同人员指出不同要求,形成了人人可立功、你追我赶的动人场面。
3.深入搞好新式整军运动。由于战争节节胜利,部队迅速扩大,经过长期战争锻炼考验的指战员减少,大批新人涌入部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组织上、思想上的不纯;一些同志对战争的长期性残酷性认识不足,厌倦战争生活;因为胜利有的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不尊重地方人民政府,不关心士兵生活疾苦,训斥打骂士兵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官兵关系不融洽。这些不良倾向虽然不是主流,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较为严重。因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人民解放军中开展以诉苦和“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积极响应号召,根据部队实际,先后进行了形势政策教育、诉苦教育和“三查三整”,普遍实行三大民主,成立了士兵委员会,使新式整军运动有领导、有秩序地深入开展,从根本上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增进了官兵团结,激发了参战热情,调动了英勇杀敌的积极性,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就要继承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发挥政治工作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的独特作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 2007年12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
② 2008年3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写的《发扬优良传统履行神圣使命》
(本文作者系远大军休所干部、武警部队政治部编研室原主任(副编审))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Hot News双拥视频
Supports video双拥文化
Theory《中国双拥》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Copyright © 2014-2019 Syzz.Mca.Gov.Nn OR Zgshuangy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322号 京ICP备20012713号-1